本期要目
l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完成
l 河北省图书馆举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月活动
l “第七期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在石家庄圆满结束
l 培训学习
l 珍品赏析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 编 印
2014年第1期(总第12期) 2014年06月30日
目 录
古籍保护工作动态 2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完成 2
2014年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3
河北省图书馆申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的培训基地 3
民族的记忆 文化的传承——河北省图书馆举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月活动 4
五家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宣传推广活动剪影 7
培训班 12
王俊海处长在“第七期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暨河北省第五期古籍普查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致辞 12
“第七期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在石家庄市圆满结束 16
学员代表发言 18
培训学习 19
第一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京举办 19
省中心派员参加“第三期全国珍贵古籍数字化培训班” 21
珍品赏析 22
崇厚使法日记不分卷 22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完成
2014年1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发了《关于申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家中心发[2014]1号)。接到通知后,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积极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开展申报工作。经过各收藏单位对馆藏细致的核查整理,力求提交数据详实规范,在省中心悉心指导下,截止5月底,省中心整理汇总完成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向国家中心提交申报书136种。参加申报的单位: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市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武安市图书馆、河北博物院、定州市博物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中医学院等9家单位申报珍贵古籍,其中保定市图书馆和定州市博物馆申报古籍板片2种。河北师范大学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省古籍保护中心自成立以来担负起全省的古籍保护任务,组织完成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其中已入选珍贵古籍名录80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4家。
2014年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2014年全国古籍保护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14年4月17日,“2014年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会议”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会议由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兼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全国省级古籍保护中心负责同志和部分高校图书馆领导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就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主旨报告,并就2014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何晓雷副处长就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古籍普查对接事宜做了说明。大会还进行了分组交流讨论,各省中心负责人就2014年全国古籍保护重点工作进行了交流,就如何推进本年度古籍保护重点工作建言献策,表示将全力做好各项工作。河北省图书馆副馆长顾玉青 、特藏部主任苏文珠参加会议。
河北省图书馆申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
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随着这一计划的全面展开,组织、培养高素质古籍保护人才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缓解古籍保护人才匮乏的问题,更好地统筹资源,加强培训力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决定在全国建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
今年4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家中心发[2014]2号)。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具体需求与省馆实际条件,河北省图书馆申报了“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
5月19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委派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润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管理组组长王沛等一行三人组成专家组对河北省图书馆申报培训基地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河北省图书馆副馆长顾玉青主持了汇报工作,并向三位专家详细汇报了我馆申报培训基地的相关情况及优势。
河北省图书馆人才培训基地申报情况说明:
(一)、河北省图书馆概况
河北省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史称“直隶图书馆” 。1957年随省会保定、天津、石家庄三迁,之后河北省近三十年无省级图书馆。现馆舍始建于1983年,2011年完成改扩建工程。新馆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藏书280万册,阅览座席3070个,信息节点4979个,双百兆光纤、无线网络全覆盖为读者提供网络化服务。已实现藏、借、阅全开架服务模式,成为代表河北公益文化设施形象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二)、申办条件:
1、人才培养经验丰富。多年来,河北省图书馆重视人才的培训,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我馆所承担的北大图书馆函授基地,为我省培养了一批图书馆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我馆每年还派出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内举办的各类人才培训,包括编目工作培训、中图法培训等。另外,还邀请国家或者省内知名专家在馆内举办各类人才培训工作。2007年以来,我馆就古籍方面的培训,就举办过四次,其中全国规模的古籍培训三次,内容包括古籍知识、古籍编目、古籍普查等。培训经验丰富,培训成绩突出。
2、教学场地及设备优良。省图书馆大小教室五个,包括240座位的报告厅、120座位的多功能厅、80座和60座的电子阅览室、以及45人座的标准教室,可容纳各种规模的教学。此外,新馆B区三层规划为教育培训区,可根据培训基地发展需求调整利用。教学设施设备如投影仪、录音录像设备等配备完善,可进行一般的理论教学、电子教学等。同时,我馆特藏部古籍编目区域可进行一般的实践学习,满足人才培训基地的各类教学和活动。
3、教学师资雄厚。我馆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经过多年培养,已经圆满完成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省文化厅、省古籍保护中心交办的各类任务。在举办的古籍普查培训班上,也担任过教学任务。在古籍人才培训方面,可以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另外,我馆与我省高校有着多年的良好关系,其中河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寄林教授,担任我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北大学文化学院时永乐教授、河北大学图书馆的崔广社主任,也是专家委员会委员,我们将聘任他们做为培训基地的教师。除此之外,我们离北京高铁近一小时,可随时邀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或国家图书馆的专家前来授课。目前,我们已经和一些专家达成意向。
4、教学资金充足。多年来,我馆对古籍保护工作极为重视,不惜资金投入。即使在财政拨款紧张的情况下,我馆也会积极筹措资金,培养人才。几年来,举办全省规模以上的古籍培训四次,馆内培训多次。所以,如果基地申办成功,我馆将会积极投入资金,将基地办好。
5、生员需求广。我省古籍收藏单位众多,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博系统、档案系统、宗教系统等,人才匮乏是各单位的普遍问题。许多单位有着强烈的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愿望。另外,一些高校相关专业学生也需要接受古籍保护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的培训。
6、配套设施齐全。我馆地处省会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周边500米有高、中档及快捷酒店12家。我馆一层读者餐厅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
7、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石家庄市北靠京津,位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石太铁路和石太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高铁到北京1小时车程,到广州7小时车程。交通四通八达,无论省内规模的培训,还是全国规模的培训,均非常便利。
8、培训成本较低。石家庄物价指数相对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以及其他省会城市,物价相对低,无论是酒店住宿价格,还是餐饮价格,都比较低,在节约培训成本方面非常有利。
(三)建设目标
在原有教学场地和设备基础上,计划投入30万元,对设备及应用软件进行维护和更新,以适应培训基地的需求。以后每年将以30万元为基础,不断加大投入。授课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践授课。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师资力量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实现基地培训能力达300人次。一是作为全省对外文化窗口,我们有非常便利的条件,把我馆的特藏部建设成为省内高校与古籍相关专业的实习阵地、教学阵地;二是在基地接受培训的优秀学员可进入高校相关专业深造,获得相关学科学历。将基地建成河北省古籍编目和鉴定培训方面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教学水平最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古籍专业人才,是我们的建设目标。
(四)建设内容
教学场地:第一,在省图书馆A区有120座的教室位,此教室可固定用作一般理论授课。B区电子教室,有电脑70台计划定为电子教学场地。此两个教室将是基地申请成功后的固定教室。为了适应以后教学内容和规模的不同,其他几个教室包括报告厅(240座)和A区电子阅览室等将成为备用教室,可以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征用。第二,我们正在建设的有45人标准教室人,我馆B区三楼培训区也正在进行建设,将来都会成为培训基地的备用场所。第三,特藏部古籍编目工作区域现在有座位32座,我们将根据未来培训需要,进行相应改造,作为培训基地古籍鉴定和编目的实习场地。第四,我馆另有三个研讨会场地,每个场地约12-20人不等,我们也将根据培训需要,进行建设,用以教学活动中的分组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第五,我馆的演播室,将进行改造和完善,用以远程教学。
教学设备:除一般教室所需设施以外,我馆还配有录音录像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除对这些教学设备进行维修、更新和完善之外,还将增加有关古籍教学的软件。特别是我馆还有演播室,配备导播台、录音棚、摄影棚等,如果培训基地申办成功,我馆将加强这方面的措施,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实现远程教学,拓宽教学方式,降低培训成本,同时扩大生源,吸纳更多的人员接受培训。
培训对象:我省古籍收单位众多,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博系统、档案系统、宗教系统,人才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困难。所以加强对这部分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是我省近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另外高校相关专业学生或社会上有些热爱古籍事业的人也着强烈的接受学习的愿望。这些生员的存在都是我们申报培训基地的动力和目的。对这部分学员,我们可以进行远程教学。
培训内容:一是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古籍基本知识、古籍版本鉴定、古籍编目、古籍普查登记知识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二是实践教学,包括古籍编目、版本鉴定、古籍整理和开发等实践课程和能力的训练。三是工作实践,我们将吸收部分培训学员在我省的古籍收藏单位进行实践工作,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工作实践中提高技能。
培训师资:一是我馆主管古籍工作的馆领导和古籍保护工作骨干可任教师。我馆承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培训三次,自己也举办培训多次。其中我馆古籍骨干也成功担任过教学任务,有一定教学经验。我们还从大学中招收了一些大学生、研究生,采取实践教学方式,培训了十几名大学生志愿者。因此,培训基地建设后,加强我馆业务骨干的锻练,尽快培养成基地实践教学工作的主力教师。二是其他古籍收藏馆在古籍领域理论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骨干,也将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三是我省高校在古籍鉴定和编目领域中有一定造诣的教授,我们将采取措施,吸引人才,为基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理论教学队伍。四是针对不同的课程聘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或省外古籍保护专家,关于这一项,我们已经和一些专家达成了意向,将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办学模式:采取与高校联合的方式,兼采高校的理论教育之长,与培训基地的实践技能训练之长,师资联合,资源共享。培训人员除了古籍收藏单位的从业人员之外,还可以收纳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加强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古籍收藏单位从业人员在基地培训成绩优秀者,可被选拔入高校相关专业深造,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可在培训基地接受实践训练。无论师资,还是培训基地实践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五)建设保障
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以省图书馆馆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协调基地的创建工作,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监督和指导基地的运营,探索基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开拓新的办学模式、机制和渠道。二是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办公室和专职管理人员。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调动资源,制订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三是建立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落实基地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提供优秀的教师、教材等。
经费保障:河北省图书馆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并不惜财力。关于经费投入,计划每年投入30万元。此项投入在每年免费开放运行经费中列支。于上一年度,制订培训经费预算。如果当年培训经费有所增加,可以做为项目单独申请。所以,在培训经费方面,我们可以保证每年30万元以上。
师资保障:教师实行长期聘任制,保证基地师资的稳定性和教课内容的一致性。省外专家,按课程内容随时聘请,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对基地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保证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管理和制度保障: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制订一系列制度,包括日常管理、设备维护、教学组织、教师的考核与聘任等。明确责任,各司其职,保证基地良好的运行。
听取了顾玉青副馆长的汇报,三位专家对我馆的申报情况进行了仔细的询问,同时提出了若干更具体的要求。随后,专家组一行还考察了我馆古籍阅览室、古籍珍本库、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报告厅及研讨室等地方。
申报古籍人才培训基地,是一件意义深远又迫在眉睫的大事,是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培养合格人才、推动我省古籍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活动
民族的记忆 文化的传承
河北省图书馆举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月活动
6月22日,河北省图书馆一楼大厅热闹非凡,技艺精湛的省图古籍修复师、碑帖传拓师,以及无极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吴桥线装书工艺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有的读者在传拓师的指导下进行碑帖的传拓,有的读者在尝试古籍修复技艺,有的在学剪纸,还有一些读者对年画制作和衡水内画的技艺跃跃欲试……这是河北省图书馆承办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河北站推广活动之一——古籍保护与非遗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部分。此次推广活动于2014年6月12日正式启动,主题为民族的记忆,文化的传承——“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月。河北省图书馆承办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河北宣传推广活动以河北省图书馆为中心,以全省11家设区市图书馆和2家省直管县图书馆为网点,以石家庄市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武安市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等5家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重点活动区,在实体展示宣传的同时,通过网站、电子阅读屏等形式覆盖全省。
活动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籍保护成果展览。展览主题来自于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动起来”。内容分两部分,一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该展览以二十块展板展示了中华文字演变之美、古籍形制沿革、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普查成果、古籍保护成果、古籍保护知识以及古籍的现代功用等内容;二是河北省珍贵古籍书影展,该展览结合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从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和第二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中精选了50部珍贵古籍的书影,以二十余块展板进行了展览。第二部分是省图公益讲座。在宣传月期间,邀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保护工作专家王红蕾博士和省内古文献学和考古界专家分别在每个周末的公益讲座时间,开展有关古籍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第三部分是古籍保护和非遗技艺展示及体验活动。此活动在22日进行集中展示,邀请古籍修复、碑帖传拓的技师,以及无极剪纸、武强年画、武桥古文献制作、衡水内画等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与读者互动。第四部分是开展全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培训从22日开班至26日结束,对全省古籍普查登记的从业人员进行普查登记目录审校的培训,以推进全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编辑和出版工作。通过以上这一系列活动,展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省和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优秀成果,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提升社会公众对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设想。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保护古籍,即是对文明的继承,也是对文化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古籍保护事业成为实现中国梦不竭的精神动力。这正是此次推广活动的意义所在。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从6月12日起,在安徽、江苏、北京、广东、重庆、河北等全国10个省区同时展开,此项活动计划于7月底结束。据悉,从今年开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活动将逐年在全国各地陆续举行。
五家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宣传推广活动剪影
石家庄市图书馆:展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举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暨河北省珍贵古籍书影展”;通过网站和报纸等渠道扩大宣传;举办两期古籍保护与传统文化公益讲座。

展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藏品以飨读者
在三楼共享大厅举办展览,读者络绎不绝。
保定市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大门LED屏向广大市民宣传本次活动;在触摸屏上展示本馆古籍保护成果;播放古籍保护公益讲座宣传古籍知识;通过珍贵古籍展和制作展牌两种方式展示古籍保护工作动态,增强市民的古籍保护意识。
珍贵古籍展
播放古籍保护公益讲座
武安市图书馆:陈列展出14部入选《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善本古籍;制作珍贵古籍书影展板揭示古籍保护成果;通过新体局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发布书影展信息共读者浏览。
珍贵古籍展览现场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成果图片展和珍贵古籍实物展,选派专人讲解,令师生大开眼界;通过校园网站和图书馆网站报道展览信息,宣传古籍保护知识。
珍贵古籍展览
河北大学图书馆: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精选28部古籍参加书影展和实物展;专家讲解,为读者答疑解惑,普及古籍知识,学生们受益匪浅;在古籍阁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社会效益显现。
珍贵古籍实物展示
专家为学生们讲解古籍知识,答疑解惑
培训班
在“第七期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暨河北省第五期古籍普查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致辞
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 王俊海
(2014年6月22日)
尊敬的红蕾主任,各位专家,各位学员:
大家下午好!
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河北省文化厅向近年来给予河北省图书馆大力支持的志清馆长、红蕾博士,以及这次专程前来授课的辽宁省图书馆刘冰主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来自我省各古籍收藏馆的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遗存的古代典籍浩若烟海。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对这些珍贵古籍进行科学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延续和保持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民族基因,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河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省的古籍保护事业也在全面地推进,并通过建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制度,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护体系。自2007年以来,我省建立了由省文化厅牵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政策性文件。2008年6月,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省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2009年底成立了河北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2008年、2011年两次召开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对古籍普查、名录和古籍书库建设、队伍建设等各项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从2009年底开始,先后开展了首批和第二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河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并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由省政府正式公布。省内一批珍贵古籍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一些符合或者接近部颁标准的古籍书库也已经建立,一批古籍收藏单位入选“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河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省的古籍保存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经过几年的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全省的古籍保护队伍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省于2012年印发了有关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文件和方案,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馆因为工程建设造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滞后外,我省的主要古籍收藏馆如省馆、石家庄市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等已经基本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馆藏目录的出版工作即将启动,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所在。
虽然我省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综观全省的古籍保护工作情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经费紧缺,人才匮乏,特别是一些古籍收藏单位正在进行工程建设,书籍封存,使我省的古籍普查工作进度参差不齐。所以,举办这次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学习和培训,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检阅。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行了两年时间,现在已进入审校和目录出版阶段,一些因为工程建设、古籍封存的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着手进行普查登记工作;普查登记工作进行缓慢或者尚未开始的单位应提高认识,抓时间,赶进度,尽快完成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一些普查登记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要重点抓好普查登记质量,尽快进行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编辑和出版工作;省古籍保护中心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做好指导和规范,尽快促成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的馆藏目录的出版,争取尽早进入《中华古籍总目》河北卷下一阶段的工作。
这次培训得到了志清馆长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我了解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今年的培训计划安排已满,这次培训是在志清馆长的特别关注下,专门为我省特批的。这充分体现了志清馆长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我省的厚爱,也是对我省的厚望。我衷心希望大家不要辜负志清馆长,不要辜负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更不要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认真学习和掌握专家所讲的知识,加强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沟通,为全面、深入推进全省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和馆藏古籍目录出版工作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共同将我们的古籍保护事业推向前进。
最后,祝各位专家、各位学员在石期间学习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预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全体人员合影
“第七期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办社文函〔2011〕518号)部署,加快古籍保护队伍建设,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出版工作,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省文化厅主办的,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河北省图书馆承办的“第七期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于2014年6月22日至2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省内公共图书馆系统、文博系统、高校系统、档案系统等古籍收藏单位的七十余名工作骨干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于6月22日下午在省图书馆举行。仪式由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省图书馆馆长李春来主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博士致辞,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王俊海代表省文化厅介绍了河北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开展情况,并向培训学员提出了希望。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于俊通、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省图书馆副馆长顾玉青等出席开班仪式。
仪式结束后,培训课程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博士主讲的专题《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与近期重点工作》为培训课程开始。接下来的课程,一是辽宁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刘冰讲解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细则》;二是刘冰主任与河北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苏文珠共同主持了接下来两天半的审校实践课程;三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宋志英编辑讲解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纂出版流程及要求”。最后全体学员分两组就各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行了座谈。几天的课程,紧凑高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家传授知识与同行经验交流并行,使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全体学员认真学习,积极交流,均顺利结业。
6月26日中午,培训班完成全部课程,并举行闭班仪式。仪式由顾玉青副馆长主持,李春来馆长致闭班辞,并对培训学员提出了希望。李春来馆长、顾玉青副馆长、刘冰主任、宋志英编辑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此次培训得到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在培训计划已满情况下,为河北省特批此次培训,并在课程与授课专家方面精心设置,全面安排。各系统古籍收藏单位积极配合,踊跃报名,保证了培训班的顺利进行。河北省文化厅领导高度重视,省图书馆领导专门召开调度会,特藏部、省图书馆学会、办公室、公关宣传部、服务中心、后勤部等大力配合,共同努力,使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培训,各古籍收藏单位对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并掌握了更详尽的知识。通过座谈,各单位工作人员相互获得了好的工作经验,为新一阶段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由于此次培训正值省图书馆承办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推广月活动期间,22日上午,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开班之前,参观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和河北省珍贵古籍书影展,观看了古籍修复、碑帖传拓等古籍保护与非遗技艺展示,听取了省文物研究所专家孟繁峰题为《古籍文献与考古实践》的讲座。
学员代表发言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学员们:
大家好!
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河北省图书馆承办的第七期《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今天在我馆拉开了帷幕。我作为一名学员代表发言,从内心感到无比荣幸。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学员对各级领导和前来培训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平台。
中华古籍忠实地记载着历史,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根脉。古籍又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为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面顺利实施,加快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工作,同时促进各馆古籍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针对当前问题和未来任务,这种培训班的开设意义重大。
为此,我代表全体学员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1、珍惜机会 认真学习
本次培训中我们要把握这次难得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学习的机会,自觉遵守各项学习制度,严格遵守时间,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
2、学以致用 传承文明
保护、利用好图书典籍,弘扬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能对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学以致用。更好更快的完成这项工作。
3、互动交流 尽情分享
我们都有一定的古籍工作经验,所以不仅要认真向老师学习,还要充分的利用这次培训机会,互动交流。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工作上积极交流,丰富自己。相信我们会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工作的快乐。
谢谢!
河北省图书馆 孙晓旭
培训学习
第一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京举办
2014年5月28至30日,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协办的“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第一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社文处负责人、各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河北省文化厅社文处和省古籍保护中心分别派员参加培训。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张旭,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出席研修班,并于结业式上为所有学员共同颁发证书。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作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今天与未来”专题讲座。她向学员系统总结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经验和不足,并提出从加强部际厅局级协调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工作目标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古籍保护工作;张志清对2014年中华古籍保护工作作出部署;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针对古籍普查中的重要新发现为学员作了详细讲解,并着重强调新发现对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通过参加此次培训,对于进一步提高古籍工作管理者的工作站位和认识,推动我省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省中心派员参加
第三期全国珍贵古籍数字化培训班
2014年5月12日至15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天津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三期全国珍贵古籍数字化培训班”在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培训基地举行。来自全国31家古籍收藏单位的46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省中心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学习。
本次培训由国家图书馆龙伟、包菊香、郝永利三位老师授课。主要针对古籍数字化工作流程、古籍数字化元数据著录、古籍实物拍摄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为提升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安排学员着重进行了古籍影像数字化元数据著录及扫描、拍照等相关训练,并结合正在开展的数据验收工作,对之前珍贵古籍数字化出现的问题进 行了详细解答。 龙伟老师正在授课
通过培训,学员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珍贵古籍数字化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对古籍书影的拍摄技术掌握的更为全面,为今后顺利开展我省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做好准备。
崇厚使法日记不分卷
本书为清朝同治时通商大臣崇厚出使法国所记日记稿本。半叶7行,行15字。板框高18.7厘米,宽10.2厘米,开本高23.2厘米,宽13厘米。
崇厚,清满州人,咸丰时以侍郎衔驻天津,办理三口通商事。创办天津机器局。清光绪间官至左都御史,以全权使俄,议收还伊犁事,立约损失颇多。夺职治罪,寻得释。天津教案爆发,被清廷派往法国办理和解事宜。本书即为崇厚出使法国时所写日记。采用飞云阁红绿套印梅花笺,钤崇厚、衡永印,及数枚崇厚闲章。书分五册,乘槎手记,泰西纪游,聘礼告成,居易俟命,归帆载笔。时间起于1870年12月2日,止于1872年2月9日,时值巴黎公社起义,文中记述起义场景20余处,同时大量记述了各国旅途见闻。对研究法国巴黎公社,以及清朝对外关系有重要史料价值。
根据文化部颁发的《古籍定级标准》:一级古籍为具有特别重要历史、学术、艺术价值的代表性古籍,以及明清时期名家名著代表性稿本,本书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而且是清咸丰时期在政治上有重要影响的“天津教案”事件的重要人物崇厚的日记,所以定为一级丙等,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现藏于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简报
2014年第1期(总第12期)

地址:石家庄市东大街46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662236 8666223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