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l 我省三家单位、六名个人荣获全国古籍保护先进称号
l 《首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出版
l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我省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l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到河北大学图书馆鉴定珍贵古籍
l 珍品赏析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 编 印
2014年第2期(总第13期) 2014年12月31日
目 录
古籍保护工作动态 2
我省三家单位、六名个人荣获全国古籍保护先进称号 2
《首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出版工作圆满完成 3
馆藏《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数据审校工作启动 4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我省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5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到河北大学图书馆鉴定珍贵古籍 6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配发修复工具 9
培训学习 10
省中心派员参加第九期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高级研修班 10
河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期培训班在石家庄举办 12
珍品赏析 13
刘子文心雕龙二卷注二卷 13
我省三家单位、六名个人
荣获全国古籍保护先进称号
2014年10月11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文化部人事司司长张雅芳宣读了《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表扬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石家庄市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等三家单位荣获“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河北省图书馆苏文珠、保定市图书馆齐东明、唐山市图书馆王淑敏、武安市图书馆王伟、张家口市宣化区图书馆王晓民、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侯登录等六人荣获“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配合省文化厅,在研究制订古籍保护工作规划,起草相关文件,提供全省业务指导,培养古籍保护人才,推动全省古籍保护水平方面,成效显著。石家庄市图书馆发挥省会中心馆作用,积极完成古籍普查平台登记目录工作,成为全省古籍普查工作的表率。河北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建立馆藏古籍资源数据库和网站,古籍普查工作成绩突出。其他先进个人都在各自的管理岗位、业务岗位上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出版工作圆满完成
自2011年以来,省政府相继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及“河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了展示河北省古籍保护的代表性成果,弘扬燕赵传统文化,从中择取首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中的159部古籍书影,配以基本文字说明,于今年12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此项工作于2013年底启动,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经过对全省入选首批珍贵古籍名录的单位组织和协调,收集和甄选书影,规范著录,历经三次审校,圆满完成了出版工作,为社会和学界提供服务。
馆藏《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数据审校工作启动
按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纂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要求,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督促和指导各馆开展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工作,截止到年底,河北省图书馆和石家庄市图书馆率先完成馆藏古籍平台著录,启动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数据审校工作。
河北省图书馆于2012年开始进行馆藏古籍的普查著录工作。截止到2014年6月,基本完成馆藏古籍平台著录和一审。作为全省公共图书馆的龙头,河北省图书馆十分重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馆领导的支持下,特藏部克服任务重、人员少、时间紧等困难,组织专业人员积极开展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目前,已完成登记目录数据的第一次审校。
根据编目要求,在剔除民国版线装书和不合格数据后,我馆共有1900余条古籍普查数据编入馆藏《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依据我馆实际藏书量,在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导出时,增加了款目信息,除审校要求必须著录的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本年代、版本类型、版式、装帧形式、册数、卷数、批校提拔、所属丛书题名、子目、附注外,增加了板框、牌记、序跋、刻工、钤印、开本等歀目信息,丰富了馆藏古籍登记目录内容,更加完整地展现古籍书目原有内涵。审校时对存有疑问的内容对照原书进行详细比对,认真核实,虚心请教专家指导帮助,力求使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数据准确规范,为下一步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出版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我省第五批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2014年7月17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我省申报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
专家组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管理组组长王沛三人组成,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李春来、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顾玉青、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苏文珠全程陪同考察。

古籍保护中心领导陪同专家组在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考察
专家组重点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善本数量,古籍、善本书库状况,古籍保护人员状况,古籍管理制度及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省中心积极指导,认真协助师大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汇报材料的准备,书库环境的准备等,并且现场指导。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核材料、实地考察几个环节,对河北省各级领导重视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工作,申报单位作为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得力,设备设施较为完善,保存条件良好,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
到河北大学图书馆鉴定珍贵古籍
2014年8月27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河北大学图书馆申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赵城金藏•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进行复审。专家组由上海大学教授方广锠、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李际宁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孙婠一行三人组成,为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做好这项工作,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派特藏部副主任柯竹梅前往保定,和河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金胜勇、古籍部主任崔广社一起全程陪同考察。
河北省共申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6部,其中河北大学图书馆申报古籍32部,此次专家组考察的《赵城金藏•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位列其中。
《赵城金藏》相传由潞州(今属山西长治)民女崔法珍断臂化缘,募资所刻汉文大藏经。因发现于山西赵城广胜寺,故后世称之为《赵城金藏》。刊经时间约在金皇统九年(1149)至大定十八年(1178)间。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以宋《开宝藏》为蓝本刊印,近7000卷的篇幅汇集了佛经、史料,字体刚劲,雕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晰,在当今世界上已成孤本,极为珍贵。现存4千余卷,多数由国家图书馆收藏。
河北大学图书馆领导陪同专家组鉴定佛经
河北大学图书馆藏《赵城金藏•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唐)窥基撰 ,金代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一带)刻本。卷轴装。是卷为“黍”字号,由第一至第七张粘连而成,第七张后原缺。卷端前讲经图一幅,并刊“赵城县广胜寺”字样。板框高22.6厘米,上下单边,一张27行,行19字,共存7张。经卷长374.7厘米,宽32.7厘米。专家们对佛经认真审核,使用各种工具进行鉴定,一致认为是真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专家们对《赵城金藏》佛经进行认真鉴定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配发古籍修复工具
近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向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配发古籍修复工具,清单如下: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单位 |
备注 |
1 |
透光补书板 |
10 |
个 |
|
2 |
C形锥眼器 |
2 |
个 |
|
3 |
传统裁纸弯刀 |
1 |
把 |
|
4 |
压书板(中) |
100 |
块 |
|
5 |
压书板(小) |
100 |
块 |
|
6 |
锥板 |
10 |
块 |
|
7 |
敲锤 |
10 |
个 |
|
8 |
针柄 |
20 |
个 |
|
9 |
竹起子(大) |
10 |
个 |
|
10 |
竹起子(中) |
10 |
个 |
|
11 |
竹起子(小) |
10 |
个 |
|
12 |
大理石(大) |
10 |
块 |
|
13 |
大理石(小) |
80 |
块 |
|
14 |
木尺 |
10 |
把 |
|
15 |
围裙 |
10 |
条 |
|
16 |
铁锤(大) |
1 |
个 |
共10套,每套包括10种工具 |
17 |
铁锤(小) |
1 |
个 |
18 |
马蹄刀(大) |
1 |
把 |
19 |
马蹄刀(中) |
1 |
把 |
20 |
马蹄刀(小) |
1 |
把 |
21 |
锥子(圆头) |
1 |
个 |
22 |
锥子(方头) |
1 |
个 |
23 |
锥子(小圆头) |
1 |
个 |
24 |
专用小压铁(大) |
2 |
块 |
25 |
专用小压铁(小) |
1 |
块 |
培训学习
省中心派员参加
第九期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高级研修班
2014年9月19日至27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贵州省图书馆、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举承办的“第九期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高级研修班”在贵阳举办,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文博和档案等5个系统的46家收藏单位的60余名学员参加学习。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派员参加培训。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助理王红蕾博士介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与近期重点工作”;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复旦大学教授吴格,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沈津以及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研究馆员李际宁莅临授课;此次研修班课程包括《国家珍贵古籍书志丛书》撰写体例介绍、古籍书志编纂研究、佛经书志撰写、哈佛燕京汉文古籍书志撰写经验谈以及书志撰写实践等诸多方面内容。
此次培训首次将古籍书志的撰写提上培养日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学员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书志撰写上取得好的成绩,掌握更多的古籍鉴定与保护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河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二期培训班在石家庄举办
为规范、有序、高质量地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等技术工作,河北省普查办于2014年7月7日至10日在石家庄举办“河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期培训班”。中央和省属外系统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省直各有关收藏单位从事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人员、省内部分重点文物收藏单位业务骨干等共计270余人参加培训。河北省图书馆派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包括文物普查平台的使用、普查信息采集登录、文物认定工作进展等内容。由国家普查办的专家和省直重点收藏单位的有关老师授课,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这次培训班的召开,加深了我们对国家文物信息平台的了解,增进了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了我馆在普查工作中的困扰,为实质性开展文物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珍品赏析
刘子文心雕龙二卷注二卷

《文心雕龙》五十篇,南朝梁刘勰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子文心雕龙二卷注二卷 (梁)刘勰撰,(明)杨慎批评,(明)梅庆生音注。明闵绳初刻五色套印本,色分朱、墨、蓝、黄、紫五色,刻于万历至天启年间。板框高21.3厘米,宽15.1厘米,半叶9行,行19字,双行小字同,白口,四周单边,开本高26.5厘米,宽17.1厘米,一函六册。
是书函套上有“文心雕龙 明朱墨套印本地山堂藏”书签,钤“地山堂印”一枚。第一册正面书衣及正文第一卷右下角均钤“大城刘氏地山堂世传必读书”藏书印一枚。第一册背面书衣下方有手写“刘保衡”字样。六册书正面书衣装订线下部空白处,依次写有“文辞灿然可观”。“辞”与“可”册为注。书正文内有少量批语,不知何人所作。
杨明照先生《〈文心雕龙〉版本经眼录》对该书有所论及。惟杨先生藏本“卷首有曹学佺序、杨慎与张含书、闵绳初引、凌氏凡例共六条”,是书无杨慎与张含书、闵绳初引。此书从纸张及书签字体等方面看,怀疑为后来重新装订,故疑二文遗失,非另有别刻。
是书为闵绳初刻五色套印本,存世颇少,有很高的版本及艺术研究价值。属明末清初精刻精印本,入选首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现藏河北博物院。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简报
2014年第2期(总第13期)

地址:石家庄市东大街46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662236 8666223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