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图特藏



当前位置: 冀图特藏 > 信息动态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简报2016年第2期

本期要目

 

l      河北省图书馆李勇馆长出席“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颁奖仪式

l      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向省图书馆赠送珍贵古籍文献

l      民国时期文献编目工作研修班在沧州举办

l      第二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沈阳举办

l      “第一期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培训班学习心得

l      珍品赏析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               

  2016年第2期(总第17期)     2016年12月30

古籍保护工作动态

 

年会 (7)

 

河北省图书馆李勇馆长出席

“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颁奖仪式

1026上午,“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颁奖仪式在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展览会“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展区现场举行。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韩永进,常务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副馆长李虹霖,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吴建中等为获奖个人与单位颁奖。

本次大赛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主办,依托图书馆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在全国图书馆、广大读者和社会公众中进行古籍保护理念普及和推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共征集到海报、文化产品、多媒体等类别参赛作品300余件(套)。大赛共评出获奖作品21件(套),本次大赛辐射图书馆界、收藏界、创意设计界等多个领域,是一次规模盛大、参与广泛的竞赛活动。如此规模的创客竞赛活动在全国图书馆界尚属首次,在图书馆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石家庄学院赵建的作品“中华古籍雕版”获得海报类铜奖;河北省图书馆孙晓旭、曹莹的作品“‘花’系列旗袍”获得优秀奖;同时,河北省图书馆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河北省图书馆馆长李勇出席活动,并上台领奖。

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于1026上午在铜陵市体育中心体育馆隆重开幕。本次年会由文化部指导,中国图书馆学会和铜陵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和安徽省文化厅协办,主题为“创新中国:技术、社会与图书馆”。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于群,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国际图联主席多纳·希德以及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者、有关专家学者,文化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文化厅(局)和公共文化处有关负责人,部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市长和文化局长,以及企业代表和特邀嘉宾3000多人参加此次年会。河北省图书馆馆长李勇及部分业务骨干参加会议。

 

 

旗袍_1

 

“‘花’系列旗袍”作品

 

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向省图书馆赠送珍贵古籍文献

76下午,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向河北省图书馆赠送了《冬饮丛书》1套。赠书仪式在省图书馆四楼澄怀轩举行。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会长林登昱,淅江大学教授陈东辉,省文化厅外联处副处长李阳,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李勇出席赠书仪式,省图书馆副馆长冉华主持。李勇馆长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致辞,林登昱会长作了饱含深情的讲话,并亲手将《冬饮丛书》赠送给省图书馆,李勇馆长作为省图书馆代表接受捐赠并向林登昱会长颁发了入藏证书。

14feb5e14f2418f030fb13

李勇馆长表示,《冬饮丛书》的入藏不仅充实丰富了省图书馆的馆藏,也为当地民众研究王伯沆先生学术创造了条件,河北省图书馆愿意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推进中华古籍保护事业而努力。林登昱会长说,台湾传统文化是跟着古籍一路发展的,传统文化的延续在台湾从未间断,“古籍同属中华本一家,我们愿意带着古籍回到大陆来寻根问祖。”此次赠书深具严肃的历史意义,一是显示两岸古籍交流的重大发展,二是希望两岸古籍交流能更加融合团结。

15

此次赠送的《冬饮丛书》是王伯沆先生用毕生精力手抄圈点批校的古籍文献,为宣纸彩色套印、线装珍藏版,包括《批注四书集注》、《批校红楼梦》等共1454册。王伯沆先生是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晚年自号冬饮,一生积极弘扬国学,执教过多所大学,在经学、诗词、书法等方面造诣深厚,其批校的古籍文献有着极大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此次活动,将积极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古籍文献的挖掘保护与研究、宣传推广与利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

 

培训学习

                          

民国时期文献编目工作研修班在沧州举办

2016769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河北省图书馆学会、沧州市图书馆共同承办的民国时期文献编目工作研修班在沧州市图书馆举办。授课专家为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朱芊、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刘小玲、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延卫平。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及相关机构从事民国时期文献编目工作的业务骨干、从业人员1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修班。河北省图书馆选派业务骨干参加。

此次研修班旨在全国图书馆界进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的理念普及,提高了各级各类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从业人员编目工作的能力,有力推进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顺利实施。

 

W020160725639905628526 W020160725639905645902

                                

 

第二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沈阳举办

 

2016101822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二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古籍保护中心领导、各省级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我馆特藏部副主任柯竹梅参加学习。

开班典礼由辽宁省图书馆馆长王筱雯主持。辽宁省文化厅牛忠林副巡视员致辞中介绍了辽宁省古籍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深入解读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三五期间的目标和工作任务。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事业发展处王晓松处长对公共文化领域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为学员讲授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提高学员古籍保护的科学管理能力。在研修班交流讨论环节中,各省古籍保护管理人员借此机会,充分讨论,交流经验,受益匪浅。

 

 

“第一期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培训班学习心得

我有幸在金色的收获季节,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于2016815日至915日在大连白云书院培训基地连海书院举办的“第一期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培训班。此次培训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3名学员参加,我与他们一起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圣贤文化,体验文读方法,回归原典精神,感受书院生活。在书院秉承的“学为己”的感召下,我把学习当做一种追求,从内心发出来的渴望,于是认真听取每堂课,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同时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又肩负着中华传统文化推广的重任,更应具有忧患意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因此在书院的每天都没有虚度。现将我的培训生活和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大连市连海书院坐落在群山环绕、茂林修竹的九莲山上,静谧、肃穆,高雅而古朴、清新又显亲切。当我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这个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院落里,古典气息迎面扑来。在这里,开启了中国传统书院模式,用真正的书院模式来安排作息和授课,学习传统吟诵,重点是文读方式和原典精神。

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孔子像前礼圣。晨礼是一天中最神圣的时刻,敬天地,敬圣贤,敬祖先。当人心存敬畏之心时,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良知,一种无形的力量会提醒我:“修身慎行,恐辱先也”。然后是晨练太极。苍穹之下,绿荫之中,体验着中国传统拳术所带的平和,刚柔并济,意、气、行、神完美结合,感觉天、地、人如此和谐统一,在一收一放的招式之中,我懂得了包容和豁达的含义。用餐前读《食前告文》:“天覆地载,君亲师恩,凡为士子,食必省身,孝弟仁义,忠信礼文,温柔敦厚,恭庄敬勤,俭成奢败,粒米须珍,食前以告,荐表寸心”。书院作息要求是食不言,寝不语。

非常荣幸的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传统吟诵方式是在非常正确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文读方法。文读带给我什么样的不同呢?用白读的方式读书是一字一句非常清楚的,字与字之间是跳跃的。而用文读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用温书调读古文献像汤汤流水一样一泻直下。《孝经》的文读和白读的感觉给人的感性认识是凸显的。接着学习了《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本身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用文读吟诵情感表现力更加明显。如《蓼莪》中最后一段,“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毂,我独不卒”!白读时最后一句不管怎样带感情声调是扬上去的。文读时最后四个字是一个上声加三个入声(入声为短促的去声),这样发声气息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叹息声和悲哀之情,好像看到一个失去双亲的孝子悲痛不已导致呼吸非常低促。这样一个调子鲜明而又直观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诗经》用文读方式吟诵给我们的感觉非常强烈,哪怕我们不知道这首诗在讲什么,只要调子一出来,立刻就能感受到喜悦、悲伤、怨恨和惆怅之情。诗歌的生命因此就活了。

目前正值国学热时期,各种国学方式遍地开花。有的虽然在解释经典,却是在用经典去注解自己的思想。松斋先生博古通今,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在书院学习的是回归到中国的原典,从字词的本意出发,解释经典原文,准确读出字音,理解字意,在此基础上才能领会原典精神,用这种方式就不会忘文生异,因为有了敬畏之心,我们就不会妄改古人。这次学习是真正从原典入手,从字词本意入手,去探寻原典到底在讲什么,这样接受到祖先传递的信息是原汁原味的,是正宗又正确的。

在连海书院的学习生活非常忙碌又充实。深切感受到松斋先生急切地希望尽可能多的把他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教育推广这个平台,把所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唤起更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书院文化,走进书院,学习吟诵,回归原典,让更多的孩子在书院里读圣贤书,开启智慧,启迪人生,虽然任重但责无旁贷。

 

                              河北省图书馆 柯竹梅

珍品赏析

[嘉靖]龙门志三卷

 

 

龙门志021

     

(明)樊得仁等修纂,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三册。半页920字,白口,双对黑鱼尾,四周单边,版框高17.8厘米,宽13.9厘米。开本高22.8厘米,宽17.2厘米。

樊得仁(生卒不详),字恕夫,陕西省朝邑县人,河津知县。戚大英(生卒不详),任平阳府庠教授。是书卷前有嘉靖十五年(1536)樊得仁《刻龙门志序》、《龙门禹庙之图》一幅;卷末有嘉靖十四年(1535)戚大英《龙门志后序》。是志凡三卷,卷上为龙门图、龙门源、分野、沿革、疆域、地势、人物、土产、庙宇、祀典、祥异、事迹;卷中为文类;卷下为诗类。该本字体隽丽,刀法圆润,刊刻精美。是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载,《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见著录。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现存河北大学图书馆。

龙门志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