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图特藏



当前位置: 冀图特藏 > 信息动态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简报2016年第1期

 

本期要目

 

l      河北省五部古籍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l      2016全国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论坛在省图成功举办

l      积金萃玉珠联璧合——2016燕赵公私藏书联展

l      河北省图书馆馆长李勇出席创客大赛记者会

l      唤醒民族记忆弘扬传统文化——省图书馆隆重举办“创客@图书馆”暨非遗宣传推广活动

l      古籍新发现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

l      珍品赏析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               

  2016年第1期(总第16期)     20160630

古籍保护工作动态

河北省5部古籍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16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河北省有5部珍贵古籍位列其中,河北大学图书馆入选4部,保定市图书馆入选1部。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止目前,我省共有85部古籍入选一至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市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5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5部古籍分别是:

11456 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  (唐)释窥基撰  金皇统九年至大定十三年(1149-1173)刻元重修赵城金藏本  河北大学图书馆
存一卷(残)

11573 南唐书三十卷  (宋)马令撰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汝达刻本  朱天梵跋  河北大学图书馆

11681 龙门志三卷  (明)樊得仁撰  明刻本  河北大学图书馆

12096 昆弋腔选曲不分卷  清四色抄本  河北大学图书馆

11980 念庵罗先生集十二卷 (明)罗洪先撰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刘玠刻本保定市图书馆

省古籍保护中心赴县援助普查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省古籍普查工作稳步推进。对于设备落后、人员缺乏的地方馆,省中心派出技术骨干赴点开展援助普查工作,先后完成了南宫图书馆、灵寿县图书馆、邯郸学院图书馆等近十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登记工作。

20160225_152121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古籍普查工作进程,20162月,省古籍保护中心派骨干前往景县对其所藏古籍进行整理和普查。经过为期三天的普查,共整理古籍三千余册。由于数量较多,无法短时间内在当地完成平台著录,我们决定将每种古籍首册提回省中心统一进行平台著录。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的要求,登记了每部古籍的题名卷数、著者及著作方式、版本、册数、存缺卷数、装帧形式、丛书子目、破损状况等内容。共著录古籍1393258册。

20164月,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再次派人赴赵县文保所,对其所藏古籍进行普查,本次普查共发现古籍20余种共百余册。通过此次普查,基本理清景县图书馆藏古籍种类、数量,也对赵县文保所所藏古籍数量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为后续开展的全省古籍目录登记出版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公私藏书专题

2016全国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论坛

在河北省图书馆成功举办

照片 263

526-27日,2016全国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论坛在河北省图书馆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余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出版界、新闻界、藏书界、读书界人士参加了论坛。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杜金卿董事长、河北省文化厅李新平副厅长、中图学会霍瑞娟秘书长、阅读推广委员会李东来主任等莅临论坛开幕式。

张志清馆长应邀做了大会主旨报告,重点从刚刚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切入,解读了古籍保护与传承、公私藏书的互动等问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顾问王余光,北京大学教授、藏书家辛德勇,南开大学教授、经典阅读推广专家徐建华,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等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藏书文化的传承,论述了经典阅读,并进一步提出当今时代应该如何藏书与读书,体现了论坛的高水平与高规格。12位代表作了专题发言,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体现了论坛的广泛性与高效率。

论坛期间举办的“积金萃玉,珠联璧合——2016燕赵公私藏书联展”成为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河北省图书馆和《藏书报》联手组织公藏单位和民间藏书人,将公藏中方志及地方人士著述、河北当代作家手稿、民间收藏中的特色古籍文献,地域特色突出的沧州文献等集聚在一起,五家公藏单位、十余位民间收藏家共展出藏品近300件,开创了公藏私藏联手展出精品的先河。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艾文礼、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等参观了展览。

此次论坛是首次国内大规模公藏与私藏对话交流论坛,在中图学会指导下,由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经典阅读推广委员会、河北省图书馆学会、河北省图书馆、《藏书报》共同承办,旨在搭建平台,让公藏界、私藏界、出版界进行充分交流,共同推动藏书文化的传承。本次论坛自发起至论坛大会历时两个多月,举办了主题征文、论坛会议和公私藏书联展三项活动。论坛开幕式上对主题征文活动进行了总结并为获奖作者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此次论坛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开创性。此次论坛,首次将公共藏书与私人藏书相联结,将藏书文化、藏书建设与经典阅读相联结,体现了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以及经典阅读推广委员会在工作中深入研究问题、拓宽工作思路、创新交流模式的良好传统,也为图书馆业界树立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标杆。通过此次论坛,各界对如何加强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如何更好地将文献收藏与经典阅读相结合一定会有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具有开放性。此次论坛,突破了图书馆业界关门办会的局限。首先是参与人员的开放性。此次论坛参会人员涵盖了图书馆界、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收藏界、企业界及其他领域人员,向全社会开放。其次是议题设置的开放性。从主题征文到主旨报告,从专家论坛到大会发言,在“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的主题之下广开言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代表纵论古今,兼具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务,令我们眼界大开。再次,是办会模式的开放性。此次论坛图书馆界引入社会力量、借助社会力量办会的一次成功尝试。自始至终,河北阅读传媒有限公司及《藏书报》从多个方面介入论坛的筹备工作,使此次论坛将图书馆的专业优势与媒体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做到了强强联合,效能倍增。

第三,具有深远性。我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私人藏书自古便是藏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当今正处在历史上又一个私人藏书风气浓厚、私人藏书风起云涌的繁盛时期。在国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界同仁一方面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自身工作,发挥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在全民阅读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联系、沟通、融合,运用自身的行业专长,指导社会有识之士,更多地投入到社会藏书建设之中,大兴藏书建设之风、经典阅读之风。此次论坛的举办正逢其时,对图书馆界、对社会藏书人士既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更是一次具有从理论到实践双重意义的提升机会,对促进公私藏书事业的发展、经典阅读的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承无疑也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积金萃玉 珠联璧合

——2016燕赵公私藏书联展前言

    燕赵大地,历史悠久,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春秋战国以来,便一直是文化繁荣之地。其灿烂文明和辉煌历史正是以文献保护和传承为基础,历经千年,绵延至今。

    为展示我省公私藏书的风貌,让更多公众了解公共藏书单位、了解藏书家、了解基于藏书的经典阅读,同时配合2016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论坛,我们在对省内部分公共藏书单位和部分私人收藏者有关收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富有河北特色或者具有典型内容的几个专题文献,推出“积金萃玉珠联璧合 ——2016燕赵公私藏书联展”,旨在从一个侧面展示河北公藏和私藏的质量和水平,展示公私藏书在文化传播上的互动与合作。

    本次展览分公藏和私藏两大部分,交相辉映、各具特色。其中公藏部分以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市图书馆、河北省博物院、河北师大图书馆所藏河北地方志和地方人士著述、河北文学馆所藏河北当代作家手稿为主;私藏部分则选取宋元珍本、《阅微草堂笔记》各种版本、河间诗经斋所藏《诗经》、历代沧州诗人著述、明清绣像小说等八个专题,形式包括雕版印刷品、手稿、拓片以及红色文献等,这些既代表了河北大地历史长河里的重要文明成果,也凝聚了燕赵人民的智慧和思想,为燕赵文化的薪火相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展示公共藏书单位和民间藏书家对古籍保护事业、对经典阅读的贡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公藏介绍

 河北方志与地方人士著述

    河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历史各阶段从政府到民间对古籍保护的重视河北现存最早的纸质书籍,当属现存于唐山市丰润区文管所的辽刻佛经。宋、元刻本、以及大量的明、清珍贵古籍经过历史积淀,现在主要收藏于我省各系统的公藏单位。此部分展览,以河北地方特色为主题,选取河北省图书馆、河北博物院、石家庄市图书馆、河北师大图书馆五家单位所藏地方志和地方人士著述文献,共计52部,以公藏一角展示河北公藏古籍风貌,同时展示了燕赵大地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河北文学馆馆藏作家手稿

    河北文学馆是全国第一家省级文学馆,是集文学陈列、作家资料收集、文学交流、书画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河北省作家协会。主要职能是征集、保存河北文学资料,讲述河北文学历史,弘扬河北文化。

河北文学馆自1999年建馆以来,经捐赠、购买等渠道所得的各类藏品已逾万件。展览从本馆藏品中精选出包括管桦、徐光耀、贾大山,“三驾马车”之一的关仁山及“河北四侠”李浩、张楚等老中青三代作家的24部手稿作品

 

私藏介绍

宋元珍本欣赏

    中国古籍,承载着汉民族优秀璀璨的文化历史,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跻身于文物收藏鉴赏的大家庭中,并逐渐凸显出其与其他文物门类所不同的独到魅力。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亦不乏文人荟萃,藏家辈出。此次联展,河北籍藏家参展的私人收藏品有宋刻本、元刻本、明嘉靖本等,亦有名人批校本,内容丰富,版本多样。此次联展自无意与国内名楼富藏相比肩,而旨在抛砖引玉,以管窥豹,以期激发广大藏友参与其中,交流学习,壮大队伍,收藏古籍,研究古籍,弘扬国故,共同构建阅读社会。

明清绣像小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从版本上说,一部小说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几十个不同版本在民间流传,说明这一文学样式深深根植于人民大众,具有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天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河北民间收藏者赵无双先生倾十余年之功收藏的四百部明清小说之精选。

沧州文献集粹

《阅微草堂笔记》版本珍赏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鸿儒纪昀晚年所写的一部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言笔记小说。该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影响深远。

    嘉庆五年(1800),纪昀门生北平盛时彦第一次将此书五部分合刊,以纪昀书斋号“阅微草堂”命名,称《阅微草堂笔记》。之后,翻刻不已,道光后,更是版本纷出,并出现了绘图本、注释本。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今,共有160余家单位印刷出版过《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清代27家,民国33家,新时期71家,港台及境外30余家。此次展览,藏家于清代及民国六十余种版本中精选出部分珍本以飨读者。

 

 历代沧州诗人诗集选粹

    201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历代沧州诗选粹》丛书十二册,此书系沧州历代诗歌作品选,共计收录上迄西周、下至建国之后历代沧州籍诗人1368名,选诗近2万首,另收录有1000余名他籍作者吟咏沧州的诗作,无论人数,还是诗量,都堪称沧州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并开启了河北省地级市诗歌总集整理的先河。本次展览,特选出在编辑过程中征集到的《国朝沧州诗钞》、《明清盐山诗钞》等县域诗歌总集的原始底本,以及王国均、叶圭书、隋恩湛等人的诗文别集,其中不乏稿本、抄本等珍稀版本。

 

 泊头雕印刻书赏珍

    历史上,泊头镇位于京杭大运河畔,南通江湖,北达津京,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民国初期,东西两岸殷实商号不下千余家,轮舶辐辏,阛阓填盈,为津南一大商埠。泊头还是著名的梨枣之乡,雕印材料最上乘的梨木、枣木,在附近乡村随手可得。清中期以后,当地雕版印刷业逐渐发展起来。

    本次展览展出从清道光年泊头同元堂开始及后来的周家刻字铺、善成堂等刻古书,展示了河北泊镇在历史上雕版印刷业的繁荣。

 

河间诗经斋藏《诗经》版本荟萃

    沧州号称诗经之乡,可谓名副其实。

    首先,诗经作者之一、号称中华诗祖的尹吉甫,至今尚长眠于沧州南皮。其次,毛诗传承人毛苌的学术辉煌期是在西汉献王刘德主政下的河间国。毛诗,独树一帜,历久弥新,成为至今尚存的唯一《诗经》版本。

    河间市田国福先生多年以来,倾囊收存了历代各国版本的诗经计八百余部、五千余册,其用力之勤、网罗之富,甲冠宇内,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总部认定为收藏《诗经》之最。

    本次展览,特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诗经版本,以期给读者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感受。

王律珍藏河北红色文献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前夕,由我省红色文献研究专家、中国书报刊收藏委副主任王律提供的河北红色文献精品,于525日在河北省图书馆展出。

    展览分为革命遗珍、抗战史籍、领袖著作、文艺经典、开国文献五个部分。共五十余件展品,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发展进程,从中了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认识河北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人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展览突出特点为:一,全部以文献实物、原版真品见证历史;二,展品全部由一位收藏家提供;三,珍稀品种多,其中不乏存世孤品;四,题材全面多样,内容完整丰富。我省著名红色藏家王律多年来历尽辛苦,这次他将自己珍爱的藏品奉献给观众,实属难能可贵。这些宝贵的红色文献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意义。

20160526_084423

 

施荣珍“百石斋”拓片

 “百石斋”位于河北正定宁荣街荣国府侧,以收藏唐宋墓志、宋人地券闻名书法界。主人施荣珍,河北省正定县人,河北省金石协会理事,正定县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多年从事历代碑志、砖、瓦、地券及拓片收藏,藏品四百余种,得到丛文俊、华人德、刘恒、赵超等先生的精心题跋。从2011年起,为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拓片22种,多次为河北师范大学学生传授捶拓技艺,并被河北师范大学聘为专业指导教授,2011年被河北师范大学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此次展出藏品60种,包括汉画像砖、文字砖拓片、汉瓦当拓片、北朝墓志拓片、宋地券拓片及拓片题跋。

20160526_094614

 

创客大赛专题

河北省图书馆馆长李勇出席“创客大赛”记者会

2016413,“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记者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霍瑞娟,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新浪、香港文汇报等4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活动,活动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雁行主持。

创客发布会2

此次活动,河北省图书馆馆长李勇应邀出席。发布会上,李勇馆长介绍了我省参赛的情况:本次活动通知发放以后,在我省古籍保护中心积极动员和认真组织、指导下,多家古籍收藏单位积极参与“创客大赛”,共提交元素120余幅,涵盖内容广泛,包括竹简、舆图、古代文化名人、钤印、著名典籍、藏书楼、书法、古籍装帧、篆刻、拓本、修复工具、中医古籍文化、民族文字等在内的多个种类的图片、图案等诸多元素。

 

本次活动是面向全国古籍收藏单位征集创意元素,并引导各地、各系统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会、创客团队、专业艺术院系、广大古籍工作者、设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利用元素进行设计创意,形成参赛作品。旨在培育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古籍文化植入当代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将古典文化与创客精神完美结合。并通过此次活动,将形成由图书馆、设计工作机构、古籍爱好者、创意爱好者等组成的创意人才队伍。活动结束后,这支队伍将以图书馆作为基地,发挥长效作用。

 

创客发布会3

 

 

 

唤醒民族记忆 弘扬传统文化

——省图书馆隆重举办‘创客@图书馆’暨非遗宣传推广活动

    616日上午10时,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河北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河北省图书馆学会承办的“传承·记忆·活化——“创客@图书馆暨非遗宣传推广活动”在省图书馆阳光大厅拉开帷幕。省文化厅原巡视员、省文物局原局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张立柱,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赵德润,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谢建宝,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李勇及馆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开幕式,省图书馆副馆长冉华主持。开幕式上,李勇馆长简要介绍了活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谢建宝副处长强调了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对于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张立柱会长宣布活动开幕。

本次宣传推广活动以“唤醒民族记忆,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旨在培育公众古籍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把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板块:(一)创客@图书馆展览,是“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的作品是在全国征集的1600余件古籍元素基础上,由全国创客创作产生。展览由“图书馆与创客空间”、“图书馆与古籍元素”、“古籍元素与创意设计”等三个展示单元组成,体现了古籍保护宣传推广工作在新时期的方向;(二)文房雅玩展,以文房用品为主,展出了近代的印泥盒、墨盒、笔筒、笔插、笔洗、镇纸、文房摆件等藏品,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古典文化的魄力;(三)非遗技艺展示,邀请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表演传统技艺,古籍修复、武强木板年画制作、无级剪纸、碑帖传拓、线装书制作等非遗项目交相辉映,让大家有机会走近民间艺人身边,观技艺、看展演。

同时,此项活动在省内全面铺开,以省馆为活动主区,以石家庄市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武安市图书馆、河北师大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等5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重点活动区,以全省11家设区市图书馆为主要幅射区,以全省为网络覆盖区,让全省公众可通过各种途径感受古典文化与创客精神的完美结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有的在欣赏“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及展览,有的在细细品味“文房雅玩珍品展”的展出精品,有的在观摩体验“非遗技艺展示”活动。燕赵晚报、共产党员网、长城网、石家庄新闻网等媒体纷纷报道。

 

 

 

1

开幕仪式

 

2

创客@图书馆展览

 

1111

14

文房雅玩展

武强木板年画制作

 

 

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木板年画

 

7 10

                      线装书制作                           碑帖传拓

 

 

 

 

 

无极剪纸

1111 (1)

4

古籍修复

古籍新发现

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

 

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1河北大学图书馆藏《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次入选的藏经,正是国家图书馆藏《赵城金藏》中缺失的一部分,虽仅存7纸,但弥足珍贵。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现河北大学图书馆申报赵城金藏《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后,即刻引起高度重视,于20148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组赴河北大学图书馆,对藏经展开鉴定甄别工作。

 

专家组由上海大学教授方广锠、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李际宁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孙婠一行三人组成。经专家们严格复审,认真鉴定后一直认定此为真迹。专家组对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发现《赵城金藏》残卷表现出异常惊喜,连声道贺,但对藏经怎么遗失在保定带有疑问。后经查,上世纪30年代曾经单卷模拟复制,并影印收入《宋藏遗珍》。但其后遗失。遗失的具体时间,应在1935年复制归还广胜寺之后,1949年送交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之前。由于《赵城金藏》在辗转搬迁的过程中曾经石门(今石家庄)、保定,故今在河北大学

图书馆发现本卷,亦在情理之中。现虽缺失原卷之第8纸以后部分,但沧海遗珠,再现世人,令人惊喜。


《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唐)释窥基撰,金皇统九年至大定十三年(1149-1173)刻元重修赵城金藏本。卷轴装。是卷为“黍”字号,由第一至第七张粘连而成,第七张后原缺。卷端前讲经图一幅,并刊“赵城县广胜寺”字样。板框高22.6厘米,上下单边,一张27行,行19字,共存7张。经卷长374.7厘米,宽32.7厘米。此为佛教因明类著作,仅存于《赵城金藏》。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以宋《开宝藏》为蓝本刊印,近7000卷的篇幅汇集了佛经、史料,字体刚劲,雕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晰,在当今世界上已成孤本,极为珍贵,现存4千余卷,多数由国家图书馆收藏。

20140827_145549

河北大学图书馆领导陪同专家组鉴定藏经

 

 

培训学习

省中心派员参加

国家珍贵古籍系列讲座河北站培训

古籍培訓

419日,2016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古籍保护专题培训,“国家珍贵古籍系列讲座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市新莲池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河北省图书馆学会、保定市科协、保定市图书馆、保定市新莲池书院共同承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学术活动组织处处长魏丹,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霍瑞娟,河北省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李勇及保定市当地到会各领导及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约百余人出席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是为深入贯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古籍保护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图书馆界、广大读者及社会公众中进行国家珍贵古籍的理念普及和宣传推广而举行。讲座专家队伍包括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际宁,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刘蔷及国家图书馆馆员、文学博士张波等,分别讲授了《国图四大专藏与古籍保护传承》、《天禄琳琅——乾隆的藏书》、《雕版印刷的瑰宝——介绍早期雕版印刷典籍》、《无价宝传奇——唐女郎鱼玄机诗集的鉴藏史》等。河北省图书馆派员参加培训。

古籍培訓2

 通过一部或多部为一讲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普及了古籍知识,同时也向社会公众宣传了古籍开发与保护的理念,将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珍品赏析

南唐书三十卷

           

南唐书7

     

《南唐书》三十卷,(宋)马令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汝达刻本。朱天梵跋。版匡高18.9厘米,宽12.7厘米,半叶10行,行20字,左右双边,双顺黑鱼尾。河北大学图书馆藏,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11573

 是书成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仿效《三国志·蜀书》之例,置先主书、嗣主书及后主书,共五卷。人物列传十七类二十二卷。灭国传两卷,略载南唐所灭之楚﹑闽二国及殷政权事。谱一卷,其中建国谱叙地理,记南唐三十五州得失的情况,所记仅有军、州而无县;世裔谱考溯李之祖源。

 书内有朱天梵跋,并有其钤印数枚。朱天梵,江苏上海县三林镇(今上海市)人,名光。江阴南菁书院肄业。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留学日本,化名田野橘次,著有《最近支那之革命运动史》,宣传民主革命。先后执教于上海美专、震旦大学、上海爱国女校等,曾创办上海景平女学。善诗文,精书画金石。著有《经学述概》、《天梵楼诗》、《明遗民录》、《梵楼印存》等。

 

南唐书5

 

 

考工记二卷

 

 南宫图书馆馆藏珍品《考工记》,是书二卷,明郭正域批点,明刻朱墨套印本。匡高20.3厘米,宽15.3厘米,半叶8行,行18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开本高26.8厘米,宽17.6厘米,线装,一册。书前有郭正域自序,书眉上刻朱色评语,内文有朱色圈点。是书保存完整,品相良好,是省中心赴点援助普查中的重要发现之一。

考工记卷端    郭正域(1554-1612),字美命,江夏人,明朝政治家。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编修,历礼部侍郎。博通经籍,郭正域与沈鲤、吕坤同被誉为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著有《批点考工记》一卷、《明典礼志》二十卷、《韩文杜律》二卷。

《考工记》为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战国时期已经流传。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作者不详。相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六篇缺“冬官”篇,遂将此书补入,得以流传至今。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