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l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在沪召开
l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l 促进全国联动开放古籍资源——国家图书馆与四家大型公共图书馆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l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关于全省古籍普查进展情况的介绍
l 《河北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正式出版
l 台湾古籍保护学会林登昱一行到我馆访问交流
l 珍品赏析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 编 印
2017年第1期(总第18期) 2017年6月30日
古籍保护工作动态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在沪召开
2017年3月31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由协会秘书处统筹协调,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复旦大学图书馆具体承办。来自全国古籍收藏、修复保护、整理出版、古籍研究等领域的70余位理事出席了会议。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协会副会长、首都图书馆原馆长倪晓建主持。河北省古籍保护协会派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代表协会作年度工作报告,从紧密围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服务职能,引领社会力量投入古籍保护事业、努力搭建业界共建共享平台,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协会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覆盖广的宣传体系,推进协会对内对外合作交流四个方面总结了协会2016年度工作,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部署。2017年协会将围绕古籍保护工作重心,努力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开拓事业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强化自身建设,提升能力和水平。常务副会长张志清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情况专题报告,分享“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经验。
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协会人事调整事项,通报表扬了两年来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实施单位河北省图书馆等5家单位,并为提供古籍保护公益资助的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颁发感谢状。此前一天,协会还召开了一届七次常务理事会。
河北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
获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表扬
河北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在2016年的“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中,因积极组织高校学生参加古籍普查,受到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通报表扬。
2017年3月31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在上海召开。经会议讨论决定,对2015、2016年度中出色完成组织“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河北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等五家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7年5月25日上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国宏等领导,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主任安平秋等专家学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等50余人出席会议,河北省图书馆副馆长冉华和特藏部副主任柯竹梅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首先代表文化部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贺,对十年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通过解读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形势,对下一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提出要求与希望。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就十年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发展方向做了重要报告。他从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开展古籍普查,评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改善古籍存藏环境,抢救性修复珍贵古籍,培养古籍专业人才队伍,古籍缩微、数字化、影印出版,古籍研究阐释、展览宣传,以及围绕当今社会热点难点从古籍中汲取历史智慧、为现实工作提供文献依据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十年古籍保护的工作成果。他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要落实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进一步提升古籍保护工作水平,并在保护基础上研究好、利用好中华优秀典籍,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也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对于古籍保护事业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倍感欣慰与振奋。他指出,目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推动过程中克服诸多困难,步入良性循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其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发展到今天,已不再作为单独的文化项目,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勉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要在前十年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充分践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为保护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李致忠、安平秋、刘家真,省级古籍保护中心代表全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战略合作单位代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主任王洪波等人先后发言,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对古籍保护十年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就其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签署《中华古籍保护系列产品试用协议书》,旨在利用先进航天技术,研发古籍保护系列产品,服务于国家文献典籍保护;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发挥双方优势,建立健全古籍保护学科知识体系,丰富古籍保护人才培养路径,加强古籍保护重点项目研究。国图还联合浙江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6家图书馆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当天下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召开全国古籍普查登记会议。会上,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作重要讲话。他介绍了古籍普查2012年以来的成果,强调古籍普查是整个古籍保护的基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也很重视,已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文化重大工程,明确要求“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现状,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代表介绍辖区内古籍普查现状、“十三五”期间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目标及时间规划。
此次会议明确了要集中主要力量,在古籍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所涉及的相关行业系统范围内完成古籍普查。2018年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普查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和《中华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工作上。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梁爱民介绍了“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进展情况。随后,冉华副馆长代表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同其他省级古籍保护中心领导一起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署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任务书,明确了我省古籍普查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和下一阶段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普查重点及督导方向。
促进全国联动 开放古籍资源——国家图书馆与四家大型公共图书馆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2月28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等4家单位在国家图书馆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天津图书馆馆长李培、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云南省图书馆馆长王水乔、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黄显功,以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傅熹年,上海图书馆原馆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建中,北京大学教授廖可斌,中华书局总编辑助理张继海,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著名藏书家韦力等专家学者和10余家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此次古籍资源联合发布是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一项重要阶段成果。
发布会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情况,联合发布单位代表各自介绍了此次发布资源的具体情况。座谈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对5家单位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给予高度赞誉,期待该项工作能够持续开展,资源不断丰富,全国古籍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华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成果的结晶,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图书馆作为古籍收藏的主要机构,在保障国家文化资源安全、揭示古籍文献资源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去年9月28日,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阶段成果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上线开展服务,标志着公共图书馆系统古籍影像和数据资源利用进入互联网服务时代,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古籍文献资源开放、共享的示范表率作用,迅速得到了全国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积极响应,各馆纷纷推进所藏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工作,形成了全国联动的新局面。
在发布古籍数字资源的同时,全国古籍普查也取得重要进展,完成总量已达到200余万条,1218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在去年已发布13个省份及中直系统的96家单位/个人所藏38.8万部358.7万册古籍的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继续新增新疆、甘肃、山西地区24家单位的古籍普查数据4.2万条,累计发布120家单位/个人的权威古籍普查数据43万余条。“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所发布的书目数据皆达到正式出版要求,成为文化系统由政府组织的、率先面向公众在线发布的大型古籍基本数据库。随着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不断推进,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将在该数据库中陆续发布更新。
古籍数字资源的在线发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跟服务人民需求、开放共享的具体要求,通过互联网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古籍资源,社会公众完全可以足不出户,欣赏和阅读最原味的文化遗产,是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的具体体现,不仅将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同时也将极大增强老百姓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极为丰富,古籍数字资源的在线发布与共建共享,极大地促进了古籍传播,开创了古籍服务新模式,不仅对消除数字鸿沟、建设第三代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揭示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坚定和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代表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将继续秉承“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不断加大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力度,努力完善古籍品种和版本,更多更快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关于全省古籍普查进展情况的介绍
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在河北省文化厅的领导和支持下,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认真贯彻《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社[2011]12号)精神,积极督促和指导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做好古籍普查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河北省古籍普查进展情况
第一、河北省古籍普查项目全面:
文化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方案》等文件之后,我省中心积极组织相关专家,认真谋划,在全面分析我省古籍收藏单位的实际情况基础上,起草了全省古籍普查登记方案,并上报文化厅审订下发。方案共分八部分,包括普查登记工作任务、范围、内容、工作机构与任务分工、普查登记办法、工作进度安排与阶段性成果等。其中“工作进度安排与阶段性成果”一项,依据我省各收藏单位实际收藏情况,进行了科学安排:针对馆藏量较小的单位,为了避免以后的劳动重复和再次翻阅文献,方案规定在具备人力的前提下,尽量完成平台全部项目的著录;针对古籍馆藏量较大的图书馆,为了配合《中华古籍总目》的编纂工作,尽快完成河北卷的编纂,《方案》要求这部分单位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方案》完成六项简目的著录。方案既保证了《中华古籍总目•河北卷》的编纂时间,也照顾了部分单位不愿意重复劳动和保护文献的想法。在此文件精神指导下,我省目前开展的普查登记工作所登记项目包括初始信息,分类,题名著者,卷数统计,版本,版式,装帧,装具,序跋,刻工,批校题跋,钤印,附件,修复历史,丛书子目,定级,定损,定级书影,定损书影等20项内容。为全省古籍留存了一份全面、真实的珍贵档案。
第二,河北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度情况。
为了克服普查人员匮乏的现状,加快推进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力度,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加大力度对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的同时,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推进普查登记进度:一是从省中心现有人员中抽调力量派员前往普查单位进行普查;二是督导普查力量薄弱的单位将古籍送来省中心帮助普查;三是接受普查单位派员前来学习方法;四是在大学中招收志愿者等形式推进此项工作;五是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合作,开展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以上各种措施,克服了许多单位人员匮乏、设备不足等障碍,帮助一批单位完成了普查工作,包括南宫图书馆、景县图书馆、威县图书馆、灵寿县图书馆、宁晋县图书馆、平山县图书馆、平山县博物馆、河北文学馆、邯郸学院图书馆、正定中学等近20家单位。到目前为止,全省古籍收藏单位62家,古籍藏量近百万册。全部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单位已达到43家,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主要古籍收藏馆已经全部完成普查登记工作,35家单位完成普查全部项目,包括省馆、唐山市图书馆、秦皇岛图书馆等,对古籍按普查平台所有项目进行了全部项目的著录。截止目前,我省未完成普查的古籍约占全省古籍总量的百分之四。
第三、全省普查登记目录编辑出版工作情况。
在推进全省古籍普查工作的同时,省古籍保护中心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积极推进全省古籍收藏单位馆藏普查登记目录的编辑和出版工作。第一,举办全省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审核人员培训班,针对普查数据审核规则进行培训。第二,督促普查单位及时向省古籍保护中心提交初审数据,组织人员进行审核。第三,积极与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到目前为止,《河北省图书馆馆藏普查登记目录》已经正式出版。省馆的古籍普查平台著录了全部数据信息,导出做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除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要求》规定的六项外,还增加了分类、板式、牌记、钤印、序跋等项目,审校项目之多为全国之首。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会议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对省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条目大加赞誉,对省馆普查人员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石家庄市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馆藏登记目录已交付出版社,进入排版阶段,即将出版。
目前,由省古籍保护中心完成二审的单位有8家。包括武安市图书馆、邢台市图书馆、邯郸市图书馆、张家口宣化区图书馆、乐亭县图书馆、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邢台学院图书馆等。目前,这8家单位数据审由审核定稿,即将交付出版。由省古籍保护中心正在进行二审的单位有4家。包括唐山市图书馆、阜平县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等。其他完成古籍普查平台著录的单位有28家,包括河北博物院、定州博物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等单位也在加紧进行普查登记目录导出、初审工作。省古籍保护中心正在积极督导,争取尽快完成初审,交省古籍保护中心进行二审。
二、河北省古籍保护工作近期计划
经过几年的普查工作,我省古籍保护中心已经摸索出一系列克服人员不足、普查设备缺乏等困难的措施。我们将继续吸取几年来的普查经验,加大力度,尽快完成普查工作,有效推进馆藏登记目录的出版工作。主要计划包括;
(一)基本完成全省普查登记工作。针对未完成的古籍普查的单位,加快督促和指导。对于普查力量薄弱或者普查人才缺乏的单位,继续采取多种方法,争取尽快协助其完成普查登记工作。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我省古籍保护中心签订的协议书,在2018年底前完成56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二)加快审核出版速度。年底前完成至少三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登记目录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对于已经完成普查登记工作的单位,尽快督促其提交数据,争取在2018年完成全省三分之二古籍收藏单位的数据审校工作。
(三)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跨系统行业协调工作,力争尽快完成档案系统、文博系统等单位的古籍普查,确保“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全省古籍普查工作。
《河北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正式出版
今年2月,由河北省图书馆整理的《河北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正式出版发行。
河北省图书馆是我国建置较早的省级图书馆,其前身直隶省图书馆是20世纪初叶国内大型官办图书馆之一。从直隶图书馆到河北省图书馆,省馆历经频繁搬迁,所积累的典籍流散殆尽。尽管如此,省馆对于古籍保护的传统却始终未变。自1983年新馆筹建以来,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省馆古籍工作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四处访求,加之社会各界重视、兄弟馆及有识之士的慷慨相赠,馆藏古籍数量现在已具规模。2011年文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文办发[2011]518号)和《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此项工作精神,我馆全力投入古籍普查工作,并按照方案要求,我馆对馆藏所有古籍、民国线装书进行了全部信息的普查,在完成普查平台的著录后,立即着手开始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导出和审校工作。
作为几年来河北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成果之一,此次登记目录共收录汉文古籍1954部,版本类型多样,登记项目详细,包含题名、著者、版本、版式、牌记、钤印、序跋、册数、存缺卷等内容。由于要求严谨,又内容详细,编撰过程较为复杂。在校对过程中始终立足原始数据,与平台核对,查看书影,有不确定之处,到书库里核对原书,严格以原书的信息为准。经数次校对,有效的保证了内容品质和学术价值,也积累了目录校刊的经验。
台湾古籍保护学会林登昱一行到我馆访问交流
2017年5月10日,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会长林登昱一行二人来到河北省图书馆参观交流。馆长李勇、副馆长冉华在四楼澄怀轩接待了来访客人。
李勇馆长代表河北省图书馆对林会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并介绍了河北省的古籍保护工作情况。林登昱会长详细介绍了台湾古籍保护学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及成立过程等。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下,双方就古籍这一重要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展开了交流。林会长希望今后能与本馆在古籍保护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海峡两岸的古籍保护工作向前发展。在交谈中,林登昱会长一再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担心古籍保护工作会出现人才的断层,李勇馆长对此表示赞同。双方一致认为,古籍保护任重道远,老一辈的专家应该注意培养年轻人,做好传帮带。
最后,林登昱会长向我馆赠送了关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的数据资料,我馆回赠了文化创意产品。
培训学习
全国高技能人才(古籍修复)培训班
2017年5月8日至13日,由文化部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第八期全国高技能人才(古籍修复)培训班在杭州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61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学习,我馆选派特藏部柯竹梅参加了此次培训。
开班典礼上文化部人事司副司长王太钰做了重要讲话。王太钰指出,国家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及承担文化传承和创新中任重道远。希望本次培训能培养出一批在中国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面的能工巧匠,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黄杭娟介绍了本期古籍修复专业培训班开班背景和意义,希望各位学员通过培训提高技术,进而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本次培训班采用专题讲座、案例赏析、书画装裱、古籍修复经验交流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辅以实地现场教学课程。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昌讲授“文化软实力建设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技术部主任汪自强讲授“古代书画的传统装裱修复与现代保护理念”和“纸质文物专项调查报告”;浙江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谊讲授古籍版本知识;浙江图书馆副研究员阎静书、汪帆进行古籍修复案例解析,并带领学员参观了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在现场与同行开展古籍修复交流。大家都感到本次培训班授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与同行交流学习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拓宽思路,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珍品赏析
河北中医学院馆图书馆特藏资源十分丰富。目前馆藏以中医内容为主的线装图书2.4万余册,包含明清古籍1600余种,民国图书800种,以及一定数量的古籍影印本和日本、朝鲜的海外医籍。珍善本有99种。
梨枣之上,传刻珠玑;金匮之中,藏纳琳琅。馆藏明崇禎六年(1633)四美堂刻本的《痘疹活幼心法不分卷》一函二册,即是其中珍品。是书为明代著名医家聂尚恒所撰。聂尚恒,字惟贞,号久吾,清江大观桥人。明万历十年(1852)乡试中举,任庐陵县教谕,宁化县令。他为官勤于政事,还精通医理,博取精研,刻意医述。
《痘疹活幼心法》又名《活幼心法》、《活幼心法大全》,为中医儿科名著。明代以前痘疹治法都不完备,聂尚恒的《活幼心法》和魏桂岩的《博爱心鉴》刊出后,治疗痘疹才有了一定的“标准途辙可循”。聂尚恒根据痘、疹病情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提出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很有创见。为后世所重。今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四百种重点古籍之一。
是书始刊于1616年,在流传过程中形成刊本繁多、书名多见的特点。馆藏的不分卷本为早期版本,开本26.6×15.8cm,板框20×12.8cm,半页10行19字,白口,左右双边。正文前有《痘疹活幼心法小引》、《久吾先生痘说叙》二序。文中有圈点句读。
是书采用了“金镶玉”的修复技术,即以白色衬纸衬入对折后的书叶中间,超出书叶天、地及书背部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老化脆弱的书页,而且增加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