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清代诗人孙谔的这首《夜过沧州》写出了大运河沧州段最鲜明和最显著的特征——河流弯道多,蜿蜒曲折的运河河道中蕴含了沧州众多富于地方特色的运河文化遗存。
8月10日,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第六站抵达河北沧州,以“艺韵千秋 寻美运河”为主题,漫游车载着读者领略沧州运河弯道之美,并在运河畔的南川古街举办“运河之夜”主题展演,共吸引118.7万人次参与及观看。
云游沧州,寻美运河
大运河浩浩汤汤,跨越时间与空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在运河文化使者带领下,进行城市漫游的读者们从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出发,他们在这里真切的感受运河历史的厚度,对大运河所孕育的各类非遗叹为观止。漫游车一路途经南川老街、博施博物馆、捷地御碑苑等沧州文化地标与运河文化遗存,不仅让读者们看到沧州这座运河古郡文脉的奇光异彩,更对沧州的运河之美由衷感佩。
夜色中的南川老街
大运河沧州段“Ω湾”
乘船漫游于大运河之上
馥郁恒馨,运河文化异彩纷呈
经过修复的南川老街不仅是“城市会客厅”,更是沧州群众日常生活的打卡地,运河之夜选择在此举行,演讲、诵读、沧州特色曲艺及武术展演等尽显沧州运河文化的底色。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刘朝,河北省图书馆副馆长冉华,中共沧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丽霞,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兴,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副科长刘宜豪,沧州市图书馆馆长宋兆凯等出席本场展演。沧州人民广播电台主任播音、沧州市首批金牌阅读推广人员一澜担任主持。首都图书馆刘朝副馆长、河北省图书馆副馆长冉华、沧州市图书馆馆长宋兆凯共绘运河长卷并互赠图书,三地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运河文脉接续相传。
共绘长卷
首都图书馆刘朝副馆长(左一)、河北省图书馆副馆长冉华(右二)、沧州市图书馆馆长宋兆凯(右一)
首都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沧州市图书馆互赠图书
大运河阅读行的运河之夜的主题演讲邀请到多位专家深入浅出地解读运河文化。沧州市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沧州文化研究学者孙建的主题演讲《大运河沧州段的前世今生》为主题,中国大运河沧州段仿若以为邻家老友,质朴而亲切。运河区文化和旅游局文保中心主任孔德轩所主讲的《南川沉船故事》则以运河之夜举办地南川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发现的南川沉船为主角,详细解读了沧州的运河文物故事。而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社教专员、“耳朵里的博物馆”文化导师张江弛的《进京“最后一公里”——郭守敬与大运河北京段》主题演讲,则让读者们触摸到了文化传承的脉搏。沧州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沧县政协议政咨询委员吴树强的《运河诗韵》主题演讲,为读者们解读了沧州运河诗词文化。
孙建
孔德轩
张江驰
吴树强
沧海横流,
运河非遗细微之处化精神
沧州,“北拱神京,南控齐鲁,东达海壖,西迎太行”,在这里,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海洋文化和谐共生,奏响了独特的人文交响曲,也孕育出沧州众多的非遗文化,截至目前,大运河沧州段沿线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项、省级非遗项目124项、市级非遗项目435项。众多非遗项目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象征。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教授、沧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凤春以《非遗里的沧州》开讲,为读者们展示了沧州那些因旺盛的烟火气息在运河岸边经年氤氲升腾,皴染出的非遗故事。河北梆子、木板大鼓、抖空竹、沧州武术等非遗技艺也都进行了现场演示,收获了读者们的满堂喝彩与掌声。
王凤春
河北梆子《大登殿》选段
吴桥杂技抖空竹
木板大鼓
欣荣不息,文化传承有迹可循
中国功夫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席、武术文化学者刘永福带来主题演讲《沧州武术与镖不喊沧》,展现出沧州的武术文化传奇。武术汇演《沧海武韵》尽显沧州百姓的侠义之风。
刘永福
日月照千古,江河万里流。沧州武术在运河的流转中不断积聚着、沉淀着,绵延成今日的盛况。这也是运河文化的一种传承,若细细倾心去找,仍会有迹可循,有踪可查。
沧州武术
在专家讲解与节目演出过程中,沧州市图书馆朗诵艺术团的诗朗诵《运河之春》《沧州城》《夜过沧州》,以及秋韵舞蹈队的舞蹈《舞动新晨》等表演,为运河之夜倍添韵致,让整体节目更有张有弛、诗意盎然,运河之夜展演的文化属性让读者们被深深打动、赞不绝口。
舞蹈《舞动新晨》
朗诵《运河之春》
朗诵《沧州城》《夜过沧州》
演唱《豪迈沧州》
在沧州市图书馆合唱《豪迈沧州》的歌声中,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沧州站主题活动“运河之夜”落下帷幕,这是一场美好的视听盛宴,也是在七夕节,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写给运河文化的一封中式表达的情书,运河文化的赓续灿烂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更源于运河沿岸人民世代相守、南北交融的文化传统、生存智慧与艺术创造。
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告别沧州后,即将走进九河下梢天津。这座“运河载来的城市”,在大运河历史和文化脉络中占据特殊重要地位。8月18日,“大运河文化阅读行”第七站,敬请关注。
|